close

我真的很愛看韓劇。

正確說法應該說──我很愛看戲劇。不單單是韓劇,也包括台製偶像劇、港劇、日劇、大陸劇。可最愛依然是韓劇。

 

據我的觀察──

港劇,多年來一直有其風格,泰半為醫警劇。我較感興趣的是近幾年流行起古代精裝大戲,專攻勾心鬥角謀心計,其中令人料想不到的爾虞我詐,更添戲劇張力,自屬一派。諸如:《金枝欲孽》、《火舞黃沙》、《宮心計》、《匯通天下》……

 

大陸劇,絕多數是悲情戲與歷史劇。看大陸劇,除了微妙的對白和場景所營造出的時空感,最吸睛的便是硬底子演員的對手戲、內心戲……但結局通常令人惆悵。歷史劇像《孝莊秘史》、《大漢天子》、《少年天子-順治》、《江山風雨情》另外,時代戲-《大宅門》、《半生緣》、《喬家大院》、《徽娘宛心》、《人間四月天》

 

關於日劇,這十多年來我看得倒是少了,打從韓劇當道,日劇就被我打入冷宮。日劇一直走原音路線,這一點我倒是很支持,一向對配音很感冒哩!!日戲始終有其風味,就是東洋風吧──戲劇中經常可見日本人的嚴謹和壓迫,還有一種偏冷的幽默感。雖說不再沉迷日劇,家裡收藏卻也不少──《白色巨塔》、《醫龍1~2部》、《華麗一族》、《仁醫》、《花樣少年少女》、《極道鮮師》、《交響情人夢》

 

再說到台製偶像劇,因為製作風格常見濃厚的韓劇感,而劇情則傾向日式漫畫的路線,所以我也很愛看~就是缺少了本土的獨特性,不同先前提到各地戲劇的風味皆能展現其國家風情與民族性

大致上看來,台製偶像劇,自從十多年前脫離瓊瑤風格後就一路傾向抄襲……《流星花園》、《花樣少男少女》、《惡作劇之吻》、《東方茱麗葉》、《王子變青蛙》、《命中注定我愛你》

但嚴格說起來,演員陣容我個人以為本土男女藝人的挑選和詮釋稍微遜於韓星,但都比東洋來得好一點有可能是我個人還是帶著台味多一點吧~

 

終於談到了韓劇啦!!就是今天突然有感韓劇這些年來的演變,打算來重新歸類早期韓劇分為劇情劇和偶像劇。

偶像劇不用多說當然主打是演員陣容,多為以當紅藝人量身打造的戲劇,捧紅無數俊男美女──元斌、李秉憲、張東健、蔡琳、宋承憲、宋慧喬、金喜善、韓在石──《愛上女主播》、《威尼斯戀人》、《巴黎戀人》、《我的女孩》……

至於劇情戲,也是我很感興味的韓劇,可以從中發現韓國的民俗風情,諸如:對於倫理的重視,家庭的責任,民族性的差異。以前常在看完一百多集的劇情戲後,有種飽滿地溫馨感,像是《加油,金順》、《奇男怪女》、《有多愛》《媳婦的全盛時代》對於家庭的凝聚力和功能性感覺不可思議,當然其中也包括主角認真純樸的性格,這一個特性,不論在古裝時裝都很常見──《大長今》、《土地》

許多有趣的小細節,像是韓劇中常出現的「碗不離桌」、「大口吃飯」、「噴飯」、「摳打外遇的第三者」、「單手示敬」等等情節,在在顯示與本土文化的差異,顛覆台灣人常說「以碗就口」、「細嚼慢嚥」、「吃食勿語」、「君子動口不動手」、「拱手作揖」的傳統教育。

再者,劇中可見韓國人對於「吃飯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,外出工作者回到家沒有香噴噴的飯香迎接,似乎就是女主人失職;另外婆婆教訓媳婦也是常見的戲碼,媳婦多數只能低頭聽訓……這一切都隨著戲劇刻劃出韓國的民情,象徵韓國的家庭倫理……

再補充一點,早期韓劇還很愛玩「絕症」這一套,十部戲有八部有玩這「要死不活」,這現象實在有趣。

始終玩不膩的大概就屬「灰姑娘情結」──笨牛常笑說:「哪來那麼多俊帥小開!怎麼韓劇男主角每個不是總裁就是總經理啊?」

哈哈……女人的夢想,你這笨牛怎麼會懂嘛──「溫柔多金又帥氣,最重要的是──情有獨鍾!!」

 

對韓劇的持續癡迷,漸漸發現近幾年來韓劇的變化(特別是劇情類的韓劇),最明顯的現象是──

1.   主角設定為失婚婦女

2.   好人復仇記,最後再來個寬恕作結

3.   諜報劇情

坦白說,隨著人對婚姻自主性的提高導致失婚的男女以相對的比例增加,將主角設定為失婚男女並不令人意外,反而是呈現時代的現況,正可謂戲如人生。另外,諜報劇情也許是南北韓關係緊張或想凸顯男星的力與美──韓劇一向愛表現男星的腹肌和武打動作,倒也很有看頭。但是搞「好人復仇記」的戲碼,就令人不敢苟同了……。對此,就是我想進一步探討的韓劇現象啦~

 

所謂「好人復仇記」,例如:《妻子的誘惑》、《大老婆的反擊》、《天使的誘惑》、《不要猶豫》、《粉紅色口紅》、《妻子回來了》等等。

剛開始的幾齣戲,大家當作新鮮,意外創下收視佳績,怎料一連串都是復仇戲碼,連台製連續劇都抄襲上這類橋段,就令我倒胃口了。

我不禁想,倘若這是一種現象,現代人逐漸瞭解世間壓根兒無所謂「惡有惡報」這件事,卻又無法面對這種現實,於是戲劇彌補了這個缺憾,不僅只讓作惡的人嚐到苦頭,還一定得是由受盡惡人欺凌的好人來操刀,大大滿足人性中對「惡人有惡報」的渴望──這算不算是一種思想暴力?!將這種復仇思想強力植入人心,究竟會對社會產生何種催化效果?

我不認同「好人復仇」,雖然那的確有大快人心之感,但也不免質疑:

1.   好人憑藉什麼認定自己有復仇的資格?自詡為神或法官?自以為擁有神的能力還是法官的權利去判決又或處決惡人?簡單來說就是──如果別人打了你,你就一定要打回去,那要「法律」何用?!社會又何以為安?

2.   耗費那麼多精神後再來寬恕作結,藉以彰顯好人與壞人的區別?!我只能這麼想──何必把自己的生命浪費在「復仇」這件事?為了那種惡人,賭上自己的青春,甚至生命或幸福,值得嗎?划算嗎?──也許真有人覺得划算吧,可我以為:有那麼多精神,不如花在想辦法讓自己過得更好~

3.   在好人受盡委屈之際是否曾換個角度想:之所以受盡欺負,不都是自己默許的嗎?如果他不採取忍氣吞聲的作法,不作一個「爛好人」,別人又何以能欺凌至此呢?戲迷們看著好人受氣的過程中,常是比劇中人便氣憤難平,氣好人何必引狼入室,何苦自以為是地認為別人都是好人?然後主動敞開大門引誘犯罪,挑戰人性的貪婪,稍稍把持不住的人就落入惡的陷阱,然後好人再四處扮受害者搏取同情,怨懟惡人怎可以背信棄義如此對待?!──這種事我還真也做過哩!

若真去觀察和反思,從中學到的教訓是──別自以為是「好人」,尤其「爛好人」最是向人性中惡的本質挑釁!如果不想被欺負,那就學會保護自己,別只會挨打。真是挨了打還千萬別四處嚷嚷受人欺負,丟人哪!~省點氣力趕緊遠離是非地吧!外加學會教訓,下回要是學不會設防護罩,就選擇──看到就快閃囉~

4.   我以為,好人與惡人的差別在於──好人採防禦策略,惡人採攻擊性作法。假使好人處心積慮佈下陷阱,請君入甕的作法,與惡人有何不同?拿《大長今》來說,最後惡人惡報,但由始至終大長今從沒耍手段,堅持不入惡人之流,她只是一再地跳進混水裡,堅持要找出惡人惡行的證據,換言之,中間惡人如果停止惡行,也不致於最後淒慘結局。──我以為,這才是比較正面的戲劇風骨吧~別再為了收視,製作一些不入流的戲劇啦!!

 

我並不是反對「惡有惡報」,只是社會有既定的規範──法律。違法亂紀的人,能否是好人?這值得深思。如果惡人的惡行得以法律制裁,自然有其果報;否則,只能是命定。再說,對於「善」與「惡」的認定,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模糊空間,幾乎無法區分絕對的「好人」或「惡人」。

所以說,我比較傾向於──成功就是最好的復仇!還是想想怎麼讓自己過得更好,更幸福吧!!至於惡人是否有惡報?何必為那種下流人傷腦筋?根本就連想都不必想到他!──然後就會發現,他不存在於你生命裡,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再遇到……真是不幸相遇了,也要讓他知道:沒有他,我的人生只會更好!!

 

結論?──排除「好人復仇記」,我還是最愛韓劇,特別是溫馨喜劇,如果要推薦──《市政廰》一定列入首選,這齣是少數有劇情又搞笑的戲劇,百看不厭。

2010年我感興趣的喜劇類,最近正在播《原來是美男》──角色爆笑但劇情還好~,即將播出《個人取向》應該也有很爆笑的對手戲,唯劇中女大男小是我的障礙最最期待姜至煥主演《咖啡廳》,韓版《惡作劇之吻》

劇情類,大概就屬諜報劇──《IRIS》、《雅典娜》、《ROAD NO.1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nkie的話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