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原本是在作讀書筆記(白老虎),稍稍提了《賽》劇,起初也只想簡單幾句記錄電影心得…結果,不小心又廢話連篇了…也就順勢自成一篇觀感心得了~PS.下文提及電影內容,尚未看電影的朋友,請自行酙酌~

 

先前看完了上集,覺得挺有趣,感覺導演強化了那個衝突點──「文明與信仰」,讓人不由自主去思考這樣的對立,有沒有化解的可能?另外,上集結束得很精彩,賽德克人出草了!──很有迫不及待看下集的衝動~

 

事實上,直到看了全劇(上下集),我才明白這部電影真正想傳達的是一段歷史(之前沒看過電影簡介,也不太了解霧社事件,更沒聽過賽德克人)。內容也許稍經修飾(關於角色或事件細節),但精神應是盡可能忠於史實了。

 

坦白說,上集的劇情比較有衝突也比較緊湊,下集呢,或許才真正是為這個民族留下一段血淚交織的歷史紀錄…關於賽德克人在長期壓迫後的吶喊與反擊,傳統的祭靈歌和部落精神──女人成就男人的靈魂而壯烈犠牲(這段哭得很慘…女人們為了糧食不足,不希望成為男人打仗時的累贅,集體自縊)。孩子們加入戰局的奮不顧身也令人動容…

倒是結局,我以為有些矯飾了──原先輕視「生蕃」的日本將領最後說了一句,內容原意大概是:「相隔這麼遠,還能在台灣這裡見到日本的武士道精神…」似乎也肯定了「生蕃」的尊嚴(嗯…內容安插得有點刻意…)。

 

戰爭,向來以成敗論英雄,唯有贏家才有資格寫下歷史……而被殲滅的民族,只盼或能留下一些斷簡殘編證實曾經也有過的輝煌(在《賽》劇中,賽德克人想來是沒有文字的民族)……

我們真該慶幸台灣的民主精神──近十多年來致力於原住民文化的保存與尊重…今日魏導這一個偉大的夢想的實現,也為台灣原住民歷史多留一筆~

我真正想分享的──是上集中抛出的觀點:文明不好嗎?一定要出草嗎?這場流血戰役,究竟有沒有必要?!

賽德克人明知必敗的戰局,最後落得自縊或戰死的結果……為何仍要"出草"?!

 

我以為,一個未受文明教化的民族,如果期待他們會平和接受生活習慣的改變,幾乎是奢求了。

又假使,不是日本來殖民,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嗎?我想未必。當年國民政府退居台灣時期,同樣也經歷流血改革,差別或許在於日本先為國民政府打了一場先鋒戰了(台灣人民對同出一脈的政府組織,排斥感較低吧)。

 

當年,日本為了取得台灣的資源而建設火車(運送木材。礦石方便),為了通訊而建設郵局…為了管理台灣人民而建設學校(日本教育)──我向來認為以教育的手段為人民洗腦,其實是最高招。一種徹底抹滅一個民族的習性與傳統的作法,或許得花上一段時間,但手段和平而效果奇佳──新生代對新政府的接受度較高,且以教育為名,反抗與衝突會減少許多~

 

而早期殖民的悲哀是,──殖民國永遠會以本土為優先──無論是建設或資源……本國(日本)的建設完整時,才會將多餘的資源拿來建設殖民地(還會先考量目的性,多數不會以殖民便利為考量,而是以國家利益為主),說白話點,殖民往往是次等的,不論是建設或對待方式(我們可以由許多歷史事件中得到印證…)。

這也許能印證,「出草」的在所難免。如果不反擊,任人予取予求,往往就是被極致的壓榨……反抗,泰半是一種無計可施下的選擇……只是為了被尊重、公平的對待……

 

以劇情內容來看…這電影其實有點冷門,既沒有科技的驚奇,也沒有愛情元素,更沒有懸疑的佈局和縝密的心計戰略……一部反現代人心理期待的電影~

它有的是一段沒沒無聞的歷史,一些逐漸被人遺忘的部族……但卻是一部很屬於台灣的電影!!

總的來說,全劇拍得唯美殘暴,以青山綠水對應血腥殺戮,格外諷刺,也讓人印象深植…

 

戲劇拍攝,我是外行,卻也能理解,要將全劇用原住民語及日本語來詮釋,難度之高~欲歷史重現的考據作業──佈景、服裝、道具的製作。拍攝場景的物色……光是這些,足見導演的用心和努力…總之,恭喜魏德勝導演實現夢想(真的很不容易呢!)

還是要對台灣出品抱有信心與肯定嘛~也希望台灣電影愈來愈好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nkie的話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